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墨诏持经大德神异碑铭833年12月 唐 · 李绅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贤劫千佛。生于后世。
法轮递转。应现随相。
或国王大臣。宰官居士
降生有地。不以色相。
故如来言。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为行邪道。
不以金色瑞相。莲花化生。
降胎示报。以潜灵圣。
上人姓唐氏。生于邑安吉
氏。奇孕而梦协灵祥。
在娠而不茹荤血。既生能言。
不为戏弄。未龀之岁。
思求佛乘。发念法华。
三月通贯。传梵音于性禀。
精护念于神契。经声一发。
而顽鄙革心。昼集夜持。
七部圆满。音声从容。
指顾闲雅。虽捷口利辩者。
皆随慕念。及登戒之岁。
僧仪首冠。西游长安
祥风达于函关。瑞相通于帝梦。
上人以持经为国。诣阙请见。
肃宗皇帝召对禁中。上拱而叹曰。
昔梦僧。口念大乘。
五光随发。音容宛若。
协我嘉徵。因赐名曰大光
以瑞唐姓。肃宗元年降诞之辰。
会斋于定国寺。因赐上人墨诏。
许以天下名寺持意往者住持。令内臣赵思温送于千佛寺
持经道场。经四七日。
而吴音清亮。常达圣听。
上异其事。令高力士以宣谕焉。
后居蓝田精舍。先期而寺僧梦天童来降。
称曰。大光经声。
于峰顶。师既晏坐。
自见神手从天而降。拊光之心。
师乃忆先达抱玉大师。常志师言。
令高法音。当有神辅。
夕梦神僧乳见于心。命光口饮。
自是功力显扬。神形不劳。
寻山探幽。偶坠穷谷。
龙泉莫测。沦溺其间。
心灵了然。无所惑乱。
因以本经多宝塔为诚。愿持十万遍。
恍然出泉。若有神捧。
后诏住资圣寺大师以慈亲在吴。
未答慈力。表乞归养。
恩未许还。犹系烦恼之念。
遂生无妄之疾。策蹇强力。
将投于泉。驴伏不前。
偫乌拂顶。心既时觉。
疾乃遂瘳。昔如来双鹊巢顶。
而定慧坚明。大师偫乌摩首。
而烦疑解脱。乃以宝轴加饰。
首戴法华。于千福寺行道。
日夜候命。有诏许还。
遂止乌程。崇修宝塔。
日持法华偈。以成往愿焉。
永泰元年。浙西廉察使韦元辅表大师为六郡别驾道场将念之首。
大历癸丑岁。文忠公颜真卿领郡。
余先人主邑乌程。余生未期岁。
乳病暴作。不啼不览者七辰。
师至。命乳母洗涤焚香。
乃朗念法华。至功德品。
遂起席而坐。拱而开目。
师饮以杯水。遂命乳哺。
疾乃随愈。大师视而笑曰。
汝何愿返之速乎。因以法师易余幼名。
贞元中。余甫弱冠。
再游霅上。舟泊之次。
大师伫于溪侧而笑。戏拊如儿童焉。
为州饮醉于馆。大师引宿于道场。
夜分将醒。白光满室。
然如昼。睹大师晏坐。
妙音方阐。若开毫相。
经音既息。亦随敛。
余是年西迈。辞大师于法筵。
抚余顶曰。尔得径山之言。
我则无以为谕。行矣自爱。
去留有时。空王教平等者护念。
大师永贞元年十二月黑月既夕。示灭于法华寺之经院。
号鸟坠。山木惊振。
异香飘馥。三日不息。
是日告刺史颜防善曰。去矣人世。
无牵梦泡。大师熙和畅达。
无入不得。随机见教。
经行无阂。维摩诘之俦也。
知机洞如。藏往察来。
默而不显。晋宝公之伦也。
经通梵界。瑞降天童。
灵相神光。照融显见。
昙上人之徒也。大哉明德。
慈悲护世。通异相于王宫。
示法轮之宝重。昏外识于黎庶。
惧色相之迷妄。是以居若长桥。
动如浮云。随鸥自亲。
入兽不乱。一衲四十岁。
无浣濯而居常香馥。一饭七十载。
资禅悦而肤体温然。余遭大师留驻于世。
而不睹大师寂灭之日。年逾耳顺。
昏寄尘劳。无法舸以济河。
悲火宅之迷室。忝门徒者。
追书梵宫。时予乌台旧僚天官敬君守郡吴兴
寄言刊石。铭曰。
多宝如来。闻经诵塔。
牟尼阐教。以宏正法。
受持三世。以成贤劫。
或降忉利。或生人天。
金相不显。真如默传。
明灯继燄。水月分圆。
示抱全德。资于上贤。
体实戒珠。心惟法镜
怀宝不迷。含光不竞。
希夷要妙。法凝清净。
发谕开蒙。藏机匿圣。
瑞协皇梦。功致天童。
声宣梵界。响宸聪。
降灵神手。捧溺龙宫。
迹隐三昧。心符六通。
金粟分身。普贤驰象。
譬喻言辞。明显相。
仁滋一雨。功归无量。
法性天高。慈门海旷。
我昔婴儿。迷蒙疾痼。
靡日沉魄。返年师驻。
梵音耳听。神光目睹。
白马先镳。迷津莫溯。
鼓音已息。慈云不浮。
宝树摧华。祥泉涸流。
稠林丧斧。苦海沉舟。
色相归空。法身无际。
莫测往来。谁分显晦。
三表阐仁。深乎晏谛。
方文林墓志铭 宋 · 许景衡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八、《横塘集》卷一九
方氏子讳某者字从礼,故新定人
远祖干有诗名。
五代之乱,有家于台州临海者,以彊勇捍贼,乡人德之,血食至今。
子孙滋衍,然业儒多举进士
自皇祖讳某饶州安仁县,累赠金紫光禄大夫
皇考讳某,有政事才,善论议,知名士大夫间,卒赠朝奉大夫
从礼天姿开爽,文思清婉,自儿时,已能习其家世,饬以涖官之大略,有所拨置,辄从容以办。
故方其未出而处也,识者皆以能吏许之。
大夫恩补郊社斋郎,选于吏部,易阶将仕,调信州玉山
八宝恩,进登仕郎,再调越州萧山,差杭州方田指教官,充点检杭、越、温州均税,又点检两浙路方田。
用举者,升文林郎,大平州司兵曹事,未赴而卒。
玉山旧多盗,从礼治之有方,其尤奇者,羁縻狡甚者三人,使执其类,于是境内帖然。
衢、信境上往来之冲也,登陆者百许里,有显者议凿以通漕,郡邑翕然和之,独从礼不可。
议者致诘,从礼曰:「二溪相望,中虽通涂而岗势益隆,一里而尺,中且数丈,果兴此役,劳民费财而未必见功,岂徒为公私害,且贻执事羞也」。
议者乃屈,二州之民无重困,从礼有力云。
萧山湘湖湮废久,民田无以溉,从礼亟以浚治请于有司,而躬督其役,未几湖复,邑人赖其利。
国家承平日久,田野滋辟,下民售易不常,奸弊百出,于是议者请用元丰法,方田均税。
事下有司,而部使者差择习民事悉心办公者莫如从礼从礼亦慨然任其责。
奔走数州,不惮深阻,其考覈钩深,洞见民隐,凡高下肥瘠,广狭盈缩,黑白判然,而关键笼络,胥吏无所肆其奸。
其在温州平阳课督官吏,定税置籍,方隆冬常达旦,因感寒气得疾,比至杭寖剧,遂卒于僧舍。
其始得疾也,或告之曰:「乡版浩若烟海,公能尽瞩之乎?
徒自苦耳」。
从礼不听,力疾检察愈谨。
呜呼!
其可谓不苟也已。
朝廷建立法度,凡以为民,为有司者或非其人,则反被其害者有矣。
今方田之法行于天下,使人人如从礼者,民有不受其实利者乎?
惜乎未究其所长而不幸短命死矣,悲夫!
从礼事亲能承其意。
大夫疏财好义而恬于进,年未五十,致其仕而归,生事萧然。
从礼受命,十年不敢调,极力营其家,弟妹婚嫁不失其时,而亲旧劳问馈遗,纤悉毕举,大夫一无所问,议者谓非从礼无以全其父之高,非大夫无以致其子之孝也。
常告其弟曰:「我所以不惮粗剧,政恐若等废学也,勉之」。
故其弟试可、行可皆自励,相继贡于乡,而以学行见称于师友云。
从礼年四十六,卒于政和六年四月二十六日
共弟以重和二年某月,葬于天台县太平乡鸡头奥先茔之次。
两娶:陈氏前室,同郡奉议郎贻序之女;
其继永康朝请郎惕之女,后从礼十四日卒。
子曰茂。
三女:长适进士刘之珍,二未行。
葬有日,其仲从道自台抵福,曰:「吾兄游最旧且厚惟子,敢请铭」。
余谢以非其人,然尝闻诸杨先生中立曰:「仕于州县,诚心爱民,若吾从礼者无几」。
从礼小官,又卒不得年,未为当世所知,而独见称于有道者如此,则为从礼家若其朋游皆无可憾也。
故余录其语而铭之。
铭曰:
呜呼从礼,敏于为吏,而死于勤事,盖食人之禄而无愧者也。
凡墓有文,以告后人,我铭从礼,以劝当世。